景观 | 《园冶》第二谈
园冶
今天
我们一起开启园冶的兴造论
兴造论主要介绍了
在造园中设计师或者说
规划师、建造师等管理人员的重要性
“三分匠,七分主人”
之后解释了一下为什么,
点明“巧于因借,精在体宜”的造园原则
这句话也是整本书的精华,
还有一句经典话语很多人都应该知道
“虽由人作,宛自天开”
现在我来带大家看看兴造论
兴造论
世之兴造,专主鸠匠,独不闻三分匠、七分主人之谚乎?非主人也,能主之人也。古公输巧,陆云精艺,其人岂执斧斤者哉?若匠惟雕镂是巧,排架是精,一梁一柱,定不可移,俗以“无窍之人”呼之,其确也。故凡造作,必先相地立基,然后定其间进,量其广狭,随曲合方,是在主者,能妙于得体合宜,未可拘率。假如基地偏缺,邻嵌何必欲求其齐,其屋架何必拘三、五间,为进多少?半间一广,自然雅称,斯所谓“主人之七分”也。第园筑之主,犹须什九,而用匠什一,何也?
园林巧于“因”、“借”,精在“体”、“宜”,愈非匠作可为,亦非主人所能自主者,须求得人,当要节用。“因”者:随基势之高下,体形之端正,碍木删桠,泉流石注,互相借资;宜亭斯亭,宜榭斯榭,不妨偏径,顿置婉转,斯谓“精而合宜”者也。“借”者:园虽别内外,得景则无拘远近,晴峦耸秀,绀宇凌空,极目所至,俗则屏之,嘉则收之,不分町疃,尽为烟景,斯所谓“巧而得体”者也。体、宜、因、借,匪得其人,兼之惜费,则前工并弃,既有后起之输、云,何传于世?予亦恐浸失其源,聊绘式于后,为好事者公焉。
园冶最重要的就是其完整的造园思想,
开头就讲世之兴造,专主鸠匠,独不闻三分匠、七分主人之谚乎?
意思是世人兴造建筑,都是以工匠为主,难道没有听说过“三分工匠七分主人”这句谚语吗?
用反问句引出兴造需要能主之人。
能主之人不是指园主人,而是指能够主持造园的人。
必须得足够优秀才可以担此大任。
古时鲁班有灵巧匠心,陆云有精湛技艺,
他们岂只是操持斧锯做工的匠人?
如果工匠只以精雕细刻为技巧,
以接图组装建造构架为精湛,
一根屋梁一根柱子的定规都不可以更改,
那么用“没有心窍的人”来称呼他们,非常准确。
造园的时候需要懂得变通,因地制宜。
“高方欲就亭台、低凹可开池沼”
变
通
所以凡是建筑工程,必须先考察选择地形位置以确立地基,然后确定建筑的开间和进数;
测量地形地基的宽窄,根据地形的曲直合理安排方整的庭院,这就在于工程的主持者能够得体合宜地设计,
既不可拘泥于形制只顾“得体”,
也不可不顾法式只追求“合宜”。
假如地形不规整,可根据地形进行合理设计布局,何必非要求其方正整齐呢?
其屋架何必拘泥于三间或五间的定制,非要建造多少进不可呢?
哪怕是半间的披厦,只要自然高雅就行。这就是所说的“主人的七分”之意。
但园林建造的主持者,其作用还必须占到十分之九,而工匠的作用至占十分之一,这是为何呢?
园林营造的巧妙全在因地制宜、互相借助,
而布局的精妙则全在得体与大小合宜,
这不是普通工匠的水平可以做到的,
也不是园林的主人自己能够主观决定的,
因此必须请到高水平的人来主持建造,才能事半功倍
因
所谓“因”,就是说要依随地势的高低错落、
地形的端正方直碍眼的树木可剪掉一些枝桠,
涌泉的流水则可引导它向石头上流注,
各处经典互相借助资衬;
适合建亭台的地方就建造亭台,
适合建楼榭的地方则建造楼榭,
园林内的路径不妨偏僻而蜿蜒曲折,意在曲折自然而致深。
这就是说的“精而合宜”的意思。
借
所谓“借”,
就是指园林虽然内外有别,但眼能得见的景色则不拘远近。
蓝天下的山峰耸翠也好,青红色的古刹凌空也好,
凡是眼睛所能看到的地方,低俗的景物就要加以遮挡,优美的景物则要尽收眼中。
不论草莽田野,都变为烟云缥缈的景色。
这就是所说的“巧而得体”的意思。
要做到得体合宜、因地制宜、互相借助的效果,
如果没有得当的工程主持者,加上舍不得费用的话,
那么必然前功尽弃,
即使有像鲁班、陆云这样的人,又如何流传于后世?
计成担心园林建造艺术渐渐失传,于是把图式绘制于后,向园林爱好者展示。
今日关键词
三分匠七分主人
能主之人
巧于因借,精在体宜
园冶第二谈就到这了,下期再见!
往期精彩